绍兴市局“三轮驱动”助推“GM2D”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
今年以来,绍兴继续深化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简称GM2D)示范区建设工作,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浙里食安”示范样板打造为引领,政策、示范、创新三轮驱动,不断扩大GM2D提升企业生产力和品牌价值,切实打造GM2D示范区建设高地。目前,该市特色食品“一黄一白”(黄酒和乳品)产品单品码共11个品种已通过在线喷码或后关联赋码技术实现“一物一码”,全市食品企业派码总量达1077万余个,消费者扫码次数达319万余次,呈现飞跃式发展。 一、政策驱动,推进GM2D 赋码新应用。 一是做好谋篇,落实专班工作机制。自省局部署推进GM2D工作以来,绍兴突出谋篇布局,市、县两级建立“1+4+4”工作推进体系,建立市县联动、定期会商、信息交流和评价考核4大机制,凝聚工作合力,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为要求,常态化运行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为GM2D工作指明方向。 二是勇于担当,强化财政保障机制。为减轻企业负担,深入调研我市企业数字化转建设现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着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提升财政政策保障水平。在省局转移支付的基础上,额外争取本级财政补助。如上虞区获得区政府政策支持50万元,促进GM2D项目推广落地,助企“轻装上阵”,全市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180余万元。 三是紧扣重点,围绕目标狠抓落实。围绕“一码贯通、多跨互联、全域推广”的建设目标,对标省局季度任务和工作指标,推进订单码落地应用,通过连锁门店供应企业源头赋码,提高商品“成链率”,强化商品全生命周期链路管理。分析形势、争先进位,聚力打造全省食品生产GM2D“绍兴样板”。 二、示范驱动,打造支柱产业新样板。 一是精心遴选,确保首批试点有速度。自GM2D工作推动以来,绍兴扎根黄酒这一支柱产业,以古越龙山年产量1200万瓶的“清纯三年”为突破口,实现全省“一物一码”应用首次落地。编制操作规程,召开全省专题分享会,夯实了GM2D推广的工作基础,确保全行业、全领域可复制、可推广。 二是匠心培育,确保分级导入有节奏。今年以来,绍兴继续以黄酒产业为主战场,发动三大年销售额上亿元的头部酒企,先后上线会稽山“金五年”、女儿红“绍兴老酒”等年销售量最大、销售范围最广的主打产品。随后,将GM2D导入至乳制品领域,通过成本核算和技术对接,最终指导一景乳业采用在线喷码技术进行赋码,通过对年产量146万瓶的爱尔夏鲜牛奶线改造,实现了全市“一物一码”在线喷码零突破。爱尔夏自7月6日下线生产以来,已赋码32000余瓶。 三是提质扩面,确保梯次推广无死角。充分发挥省政府民生实事创建和“浙里食安”示范样板引领效应,将GM2D赋码用码纳入“阳光作坊”建设要求。实现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过程信息数字化、加工场所阳光可视化、消费环境透明化,有力夯实作坊精细化管理基石。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阳光作坊”在产预包装食品赋码100%全覆盖,生实事可知可感度大幅提高。 三、创新驱动,构建全链应用新生态。 一是细谋划、优服务,政企联手技术攻关。针对黄酒数据基数大、解析难度高的现实情况,为了快速解决企业系统改造技术难题,提高政企沟通效率,绍兴搭建桥梁,组织企业组团赴省局开展技术对接。同时,抽调业务骨干专人跟进,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形成省市县三级助企帮扶的良性工作格局。 二是强组织、扩影响,同频共振“双提升”。承办全省GM2D现场推进会,分享黄酒、乳制品、包装印刷等产业取得的新突破,进一步加速示范区建设进度。利用GM1总部国际会议、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和全国糖酒会等影响力,积极打造GM2D示范区宣传前沿阵地,充分展示我省GM2D示范区试点建设成果,吸引广泛关注,持续放大GM2D社会效应。 三是集要素、拓场景,推进产销深度融合。在给食品换发“二代身份证”后,利用二维码识读解析功能,达到数据信息互联互通。目前,古越龙山已通过改造8个销售门店的POS机,实现门店结算数据实时回流,实现商超零售单位终末端GM2D码消费结算落地。截至目前,消费者已通过扫码直接结算2万余次,“一码知全貌、一码管终身、一码行天下”的二维码应用新生态初步形成。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