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业备案制度”让这些企业不用注销也能“停机保号” ■记者 何丹 严竹萍 本报讯 近日,诸暨市佳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办理了“歇业备案”手续,企业经营按下“暂停键”,成为诸暨首家办理“歇业备案”的企业。“公司受疫情影响较大,经济效益不佳,我们原本考虑注销,但舍不得公司的字号,通过歇业备案,可以保留企业名称,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这下总算可以喘口气了。”该公司负责人陈金叠说,同时,歇业制度还能帮助企业每月节省两三万元的成本。 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首次设立歇业制度,明确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而遭受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歇业期最长可达3年。 今年5月,绍兴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12条纾困帮扶政策(本报曾报道),其中一条就是“推行歇业备案制度”,对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开展经营活动,但仍有较强的经营意愿和能力的个体工商户,在与雇工依法协商劳动关系处理等有关事项后,允许按规定程序进行歇业备案登记。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在“佳时农业”之前,我市已有少量被疫情困扰的企业办理了“歇业备案”。这些企业大多由于主营业务受到冲击,加上房租、人力成本等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经营发生困难,甚至处于“两难境地”:继续经营,企业亏钱,但注销企业,以往的名称、商标、信用记录等多年积累的无形资产都没有了。“歇业备案制度”让这些企业不用注销也能“停机保号”。 在歇业期间,企业可以用法律文书送达地址代替住所或者主要经营场所,为企业省去租赁房屋、水电、人员的费用,且不用担心因“查无下落”而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在“开业(存续)”状态和“注销”状态之间提供了“歇业”的缓冲地带,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保证市场主体资格的连续性。 “和注销之后市场主体资格消失不同,歇业期间,市场主体资格是被保留的,如果想恢复经营,也不需要重新办理市场主体开办的一系列手续,只需要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即可。”诸暨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说。 “通过歇业备案,市场主体可以继续保有企业名称、商标、专利等,更重要的是该项举措可以给发展困难的市场主体提供喘息休整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生存负担和压力。”绍兴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