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绍兴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中小微企业稳进提质
发布时间:2022-12-13 10:1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市场监管局 (市知识产权局) 字体:[ ]
绍兴综合运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质量基础设施资源要素,积极开展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工作,通过政策指导、技术支持、精准服务,助市场主体降成本、谋创新、提品质,全市中小微企业实现逆势突围、转型变革新发展。截至2022年10月,全市中小微企业21.7万户,同比增长13.68%,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6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8%,走在全省前列
一、融通资源,“一站式”服务扩面增效。一是资源打通,服务扩面。推动质量工作纳入全市“5+4”政策激励体系和县级目标责任制考核,为平台建设提供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和公安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签订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并将品牌指导站、知识产权法庭等载体纳入平台,推动平台服务能力延伸拓展。二是筑巢引凤,服务优化。吸引大院名校专业技术人才以线上和线下方式入驻“一站式”服务平台,全市16个平台已集结质量专业人才141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名、博士8名,硕士123人。同时,推动上下游企业共享质量专家,面向企业提供质量攻坚服务,如浙江东方缘针织有限公司通过与原料方面的企业质量工程师合作,自主研发 “菠萝袜”,破解丝袜容易勾丝破损技术难题,发布首月即获超600万件订单。三是纵横联动,服务增效。与本地5个国家质检中心和13家省级质检中心建立技术联动,上虞区绿色环保化工、风机产业,新昌县轴承和制冷配件产业平台均依托国家质检中心而建。柯桥纺织产业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已引进国家纺织品检测、国家丝类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并成立纺织全产业链检测中心,为企业提供国际先进环保指标检测评价、CE等国际认证检测,目前企业通过OEKO-TEX认证达6家、GRS全球回收标准3家、CE认证1家。
二、减负降本,精准培育中小企业成长链。一是落实减负降本政策。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餐饮住宿减半收费政策,减免电梯、锅炉水(介)质等检验检测费用共,1-10月共计清费减负1520.46万元(质检111.17,计量834.43,特检555.44,食品7.61,药品11.81),其中对餐饮住宿业减半收取检验检测费共计减免51.51万元。开放实验室共享,累计开放实验室面积1.36万平方米,开放仪器设备121余台套、原值4212万元,为393家企业开展1208批次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服务,减免费用达90余万元。二是加快登记注册流程。充分依托“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 预约办”等有效手段,进一步提升企业登记注册、药品审评审批注 册等办理时效。截至9月,全市“一日办结”企业21673家,网办率达99.70%。继续实行企业开办“零成本”,已为企业减费642.9万元,受惠企业共 21673户。截至9月,全市注销企业11325户,其中简易注销8441户,简易注销比例74.53%。全市“证照分离”改革办理量为29182件,其中审批改备案5718件,实行告知承诺5486件,优化审批服务17971件。三是探索智能减负新模式。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聚力谋划打造以“六个一”为核心的特色食品作坊集聚发展智慧共治模式,即“一个智慧共治系统、一个行业协会、一个标准规范,一支管理队伍,一个智慧共享检测室、一套评价机制”,推动食品作坊高质量发展。其中,全省首创的特色食品作坊集聚发展智慧共治系统,围绕作坊主体、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四侧,实现风险智控、监管智慧、社会智治,打造食品作坊食品安全数字化治理“绍兴样板”。截至9月底,全市食品小作坊登记建档率达100%;新培育“5S”现场管理食品小作坊60家,传递民俗和传承文化食品小作坊30家,小作坊食品抽检139批次,合格率达100%。
三、示范引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为进一步进自主创新,提高我市标准化程度,根据《浙江省标准化条例》精神,推进绍兴市标准创新贡献奖奖励制度创建工作。已草拟了《绍兴市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完成了意见征求、合法性审查等前期工作,并正式将该制度纳入市级“1+9”奖励政策,目前正积极与市政府对接下一步发文审批流程。全市已累计制定国际标准45个,国家标准1366个,行业标准1834个,地方标准35个,“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251个。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发挥质量标杆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先进质量理念、质量管理模式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在质量月期间,精心组织2022年绍兴市“质量月”活动暨质量建设领域“好企业 好产品 好班组”优秀案例发布会,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等30个案例获质量管理、质量文化、质量攻坚优秀案例,来自绍兴全市的首席质量官代表分享了质量管理、质量文化、质量攻坚等三大系列的优秀案例以及品牌故事、QC成果,增强典型示范效应。三是举办特色课堂。举办全市首届线上首席质量官特训营,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在线上为企业从首席质量官制度、质量战略、质量经济性、质量品牌、企业质量文化建设、质量基础设施等方面内容进行授课指导,全市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品字标”品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质量部负责人参加培训,培训为期两天,单场在线达5456人次,孵化培育341名企业首席质量官。同时,针对性开展产业急需的质量技术培训,如嵊州厨具产业按照“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开展质量提升课堂,专门针对“热效能”测不准问题开设培训班。
四、精准帮扶,提供多维度质量技术服务支撑。一是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组织全市行政人员和技术机构计量专家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计量服务,帮助解决企业测量技术难题数量28个,提高企业的计量校准能力,如诸暨市局服务小组深入管材管件生产企业开展分类指导,累计帮扶当地15家检验基础薄弱的企业提增计量检测能力、规范出厂检验项目。开展测量体系免费培训264家,强化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测量管理意识;向企业开放计量实验室159次,为企业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二是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绕标准咨询、标准解读、纾困排忧等方面,选派骨干组建标准供给团,共服务标准制修订企业7家,帮助研制 “品字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8项,帮助研制市级地方标准2项。三是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优化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形成“1+N”组团服务机制,形成由区局主导,认证机构、行业协会、省级质检中心等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成立标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能源计量、特种设备等5个检验检测专家团,创新“质量管理诊所”等服务模式,累计为80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培训、认证咨询、标准制定等服务,进行点对点,走访上门帮扶80次,针对企业存在质量管理人才匮乏,质量水平不稳定、管理成本和风险较高等难题,制定整改实施方案。如嵊州市局对产品复杂性、综合性难题电磁兼容EMC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全市累计开展质量技术培训、质量分析会19次,开展产业链质量技术帮扶57次,解决质量问题41个,推动企业提升工业产值2.3亿元。聘请CQC杭州分中心、方圆、杭州万泰等优质认证机构为扩面企业提供“送课进企”“订单授课”等培训,累计召开现场培训会和线上培训会各7场,共645家企业参加。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