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市局发挥平台支撑作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2-07-19 10:0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市场监管局 (市知识产权局) 字体:[ ]
近年来,绍兴市局大力推动系统技术机构能力建设,以“一流创新平台、一流人才队伍、一流服务水平”为目标,先后建成以6个国家质检中心为龙头、10个省级质检中心和3个重点实验室为骨干的检验检测标准研发多功能技术服务平台,不断保障和提升全市产品质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一、强化平台建设,打造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引擎。
一是优化创新载体布局凭借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东风,优化国字号质检中心、省市两级重点实验室布局。目前全市系统共有国家产品质检中心(含筹建)6个,建设数量居地市第一,能力涵盖黄酒、风机、有色金属、环保设备、轴承、纺织化学等,高水平满足地方块状经济发展,业务辐射力强,覆盖面广。另有省市场监管局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产品质检中心10个。基本构建了以国家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骨干,县级专业实验室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增加科技赋能,切实提升市场监管科技创新硬实力
二是加强标准引领作用。承担“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处理设备分技术委员会”、省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灯具分技术委员会”等各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个。22名专家在机械工业、染料、酿酒、有色金属、风机、轴承等10余个标准化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担任委员。积极参与制定各类标准,抢占产业“话语权”。参与起草《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部分有害物质的限量及测定》(GB/T 20708-2019)等国家标准30项、为主起草《二次气浮过滤净水器》(JB/T 6931-2020)等行业标准42项。
三是提升强强合作层次。今年年初,市局与市研究院联盟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标志着市场监管局下属“一标四院”与市研究院联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双方将在平台建设、科技研究、业务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双向赋能,促进共同发展。目前,第一期11项合作项目正在对接沟通中。通过技术协作,全力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高地,努力实现检验检测快发展,致力推进创新成果大转化,为我市“建设网络大城市、打造共同富裕地”展现市场监管风采。
二、强化基础支撑,开启人才优化和科研创新多重驱动。
一是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全市系统技术机构目前共有实验室面积14.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68亿元,具有全项检测能力产品CMA资质2424个,检测参数9664项,获得CMA资质的国际或国外标准数量4583项,涵盖计量器具检定校准,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家具建材、珠宝饰品、服装及纺织品、金属材料、电器、环保设备等检验检测领域,全面实现“检测出、检得准、检得快”的目标。不断升级检验检测装备,配套地方产业发展,分三期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EMC(电磁兼容性)实验室,配置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工业CT等高精尖检测设备,规模能力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二是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全市系统技术机构共有专业检验检测人才588名,是“十二五”期间的两倍,成为全市技术人才最多的部门之一。各类国家级资深行业专家40名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14名,三十年以上科技工作者50名,正高级职称9名,中高级以上职称占比55.3%,高级人才比例进一步提升。建有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截至目前已进站5名,出站3名。通过开展检验检测技能大比武等活动,提升人员技能水平,去年全市系统共有7名青年技术人员获评“省级检验检测技术能手”。
三是激发科研创新能力形成院级项目练兵、市局项目培育、省级项目实战的科研梯队建设机制,近三年累计下达市局课题82个,其中有11个地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由市局培育课题中转化。加大科研投入,2021年市局直属技术机构R&D投入9834.8万元,占日常性支出的57%。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持续与当地龙头企业、省内外高校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近三年共立项182项,经费超2200万元。深入挖掘科研成果,通过检验检测设备改造、课题研究、检测技术升级,发表核心论文32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计算机软著17项推动了“产学研检”合作,提升了科研成果转化水平
三、强化检验检测,发挥产业提升和资源共享中坚力量。
一是承担各级监督检验。2021年全市系统技术机构共承担省、市两级以及行业部委下达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6330批次,服务中小微企业1700余家,以科学准确、客观公正的检测数据,协助政府加强质量管理,把好源头关,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在全市塑料制品家用燃气具铜管水泥重点产业扎实推进产业质量提升行动2021年全市共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4195批次,其中,流通领域1882批次,合格1675批次,合格率89%,同比上升2.27%;生产领域抽检2313批次,合格率达到98.1%,连续三年达到不低于96%的目标要求,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升级智慧检测流程根据省局“浙里检”平台迭代升级要求,将涵盖标准、质检、计量、特检的所有系统内14家技术机构全部入驻平台,完成统一受理大厅、电子报告、在线支付、电子发票四大功能接入,不断升级优化“互联网+检验检测”流程。截至目前,累计上架“浙里检”服务方案655个,完成网上委托检验订单42912单,开放实验预约3610批次,完成“浙品码”报告赋码5000余份,实现检验检测报告真伪一键查。
三是扩大平台资源共享借助“科技宣传周”等活动平台,推动市场监管科技成果和科普活动惠及于民。今年共举办科普讲座13次、科普展览5次,科技竞赛2次,青少年主题科普2次,老年人科普1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5次,累计参与者超4800人次。科技周期间集中开放实验室4个,现场观摩人数153人,开展免费检测34批次,提供检测标准技术咨询服务28次,接受地方媒体报道5次。不折不扣施行减免帮扶政策,为餐饮住宿小微企业提供减半减免检测服务,开放实验室免费为企业提供新产品研发测试、人员操作技能培训等服务,近三年共为企业减免费用3000元。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